
内容:封面(前、后);目录;前言


目录
第一篇 《西加里曼丹华人历史》
前言
第一章 婆罗洲的渊源
第二章 西加里曼丹华人村社制度的兴起
第1节 华人社会最独特的组织形式——村社或公司制度领导
第2节 第一个经济大阵营“和顺公司”
第3节 西加华人矿业公司的黄金时代
第4节 为保卫村社制度反抗荷兰殖民者
第5节 1950年邦戛象嘴抗荷之战
第6节 为坚持村社制度与荷兰殖民统治展开游击战
第7节 总结和顺公司斗争的经验教训
第三章 西加刘善邦在砂拉越的事迹
第四章 兰芳公司的兴起
第1节 兰芳公司年册
第2节 罗芳伯建立兰芳公司的黄金时代
第3节 兰芳公司华人村社制度
第4节 荷兰殖民主义控制下的兰芳公司
第5节 总结兰芳公司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探讨有关“戴燕国”(戴燕即现今大院)
第六章 日本法西斯对西加人民大屠杀的史实
第七章 日本军逮捕而牺牲的西加各地华人先贤部分领导人名列
第八章 孟加映抗荷烈士——彭娘保
第九章 1960年邦戛火灾事件旧事重提
第十章 浅评东万律兰芳公司与鹿邑和顺公司
第十一章 新潮流新思想的印尼华人
第1节 新秩序时代的华人
第2节 迎接改革开放的春天
第二篇 《西加风云》选篇
第一章 政治风云席卷西加
第1节 马来亚人民反殖斗争
第2节 1945年印尼宣布独立后开始崛起
第3节 砂拉越人民武装斗争的影响
第4节 政治矛头指向华人
第5节 苏哈多政府的排华条例
第6节 对华人社团领导人的迫害
第7节 穷途末路逼上梁山
第二章 审视红碗事件的起因
第三章 政治斗争
第四章 我为什么走上政治斗争的道路
第五章 西加革命酝酿游击战争的爆发
第六章 7•15华莪飞机场事件
第七章 “火焰山”基地及部队
第八章 宋公山简介
第九章 10•13保安站的战斗
第十章 幸运的陈山
第十一章 “八•三〇”部队
第十二章 失去群众的支持
第十三章 火焰山部队转移到三站
第十四章 武装斗争失败后的新策略
第十五章 挑战达雅族农村
第1节 落实达雅乡村
第2节 结婚礼仪
第3节 送丧礼仪
第4节 收成偷稻仪式
第5节 第一次吃薯莨
第十六章 五•二五政治行动
第十七章 一个受伤的心灵
第十八章 坤甸大监狱绝食记
第十九章 坤甸《俘虏改造集中营》
第二十章 山口洋政治犯集中营
第二十一章 道房流放集中营
第二十二章 试探讨革命失败的几个问题
第二十三章 浅谈袭击西加华莪机场事件
第二十四章 烈士篇——永远的怀念
第1节 烈士芳名
第2节 烈士事迹
第二十五章 笑傲人生
第二十六章 参考资料
第一篇 《西加里曼丹华人历史》:
前言
最近马来西亚各邦及中国历史专家们,正积极参与婆罗洲(Borneo,即今加里曼丹)历史研究,以抢救填补东南亚各国华人发展的遗失和空白,尤其是西加华人,从中国迁移来婆罗洲的历史与斗争史更为珍贵,很多历史资料都因时间推移而遗失,所幸的是当时荷兰历史专家为西加华人进行抢救工作,拾回了一段即将毁灭消失的西加里曼丹华人的历史。
为了揭开已将遗失的历史秘密,作者尽力而为,作为西加历史研究者搜索参考资料,如1.《打劳鹿公司阐释草案及西婆罗洲华人公司制度》,桑克氏(S.H.Schaank)著;2.《婆罗洲华人公司制度》高延(J.J.M.Degroot)著;3.袁冰凌翻译的《战后南洋华侨概况》编者:许济南;4.以及荷兰、马来西亚、中国等其他国外历史学家的大作,他们尤对印尼西婆罗洲历史(接下来称西加)特为关注,西加华人子弟向各位研究婆罗洲历史的专家们致以崇高敬意。
作为西加21世纪华人,有迫切担负起历史使命之感召,在极有限的工作能力下,希望把西加历史重新整理以尽绵力,作者研究和探讨历史根源以及我们祖宗上代所走过的艰辛历程,使下代人重温冷暖华人的奋斗历史、追忆奋斗人生,使大家不忘建立华人世界的老一辈人,他们对本居住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积极建设所作出的贡献,给予肯定的评价。
在研究西加的历史框架上,离不开文莱、砂拉越华人发展史的课题,因为历史上的Borneo即称之为婆罗洲,它们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在时间推移与人事的主宰下,西加人类进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因此历史风云还必须把它记录下来还原,给予极近现实的历史阐述。
作者在阐述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历史问题,如有关兰芳公司的性质与继承者、戴院国历史、金矿公司的衰亡与华人村社的存在与消灭等,根据作者自己粗浅观点与看法,是代表作者凤毛麟角的研究成果。此外从专家们所提及的历史事件的版图,一些是作者在年轻时候游走过的地区,因此,作为西加人在研究、探讨历史中更觉沁人心扉的感受。
对西加华人历史的研究,作者把它分为三个时段来阐述:第一时段是十七世纪中国人迁徙来西加以及其发展的历史;第二时段是日本法西斯对西加人民的残酷迫害史实;第三时段是西加华人争取自由民主,反抗苏哈多反共排华的残暴历史。
西加华人在艰苦的环境中能衍续下来,是因为西加人有特殊坚强勇敢的性格,所以作者认为有必要继续研究西加直到现世纪的发展,以填补西加历史的冰山一角。
在此作者向支持出版的李卓辉先生、协助中文编辑排版的余建民先生、印尼文英文排版的陈仲德先生、翻译印尼文英文的新文、李腾凯先生、莎莉女士以及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鸣谢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