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第十二章:失去群众的支持;第十三章:火焰山部队转移到三站
第十二章:失去群众的支持
1967 年飞机场事件过后,华莪驻军才突然发现已经失去全部武器,被游击队“借”走了,苏哈多怒火冲天。本来1966年已经开始发动排华事件,这件事更使他加快脚步,马上从中央调派屠杀进步人士最出名的红帽兵来边界一带进行大规模围剿。
他成功地玩弄熟练手法挑拨离间计,在内地兄弟族群中散布反华排华的宣传,引导内地兄弟族群反华,不反华就与游击队同罪,并伪造屠杀达雅人事件,引起达雅人的仇恨,军队配合愤怒的达雅人向华人发红碗驱逐华人,军方乘此机会发出不许华人在边区一带居住的命令。
这充满炮火味儿地区的人们,经受不住强大围剿军的袭击,以此种反动政策,把边区一带的华人驱逐出家园到山口洋等地集中,让西加、砂拉越联合游击队失去群众,失去粮食的来源,达到包围困死游击队。
所有群众的粮食都被围剿军毁掉,他们守在稻芭、木薯园、黄瓜园、谷仓。饿了的游击队员、华族群众去找食物的时候,被枪击毙了不少。
火焰山一带,因为那是一片原始森林地带,没有群众,根本找不到吃的,这时粮食已逐渐完了,干粮也没了,游击队员为了在有情况被分散时每个人都能找东西煮来吃,因此在背包后面背一个小罐,所谓背包也只是一两件军服,什么都没有了。
最初游击队员们大家还煮粥吃,后来形势越来越恶化,每人只分得一个小瓶盖这么一点点的米,大家为了塞饱肚子,便找些树叶放满满一罐的水煮,用水和树叶来充饥,一天只吃一小瓶盖的米,当然无法忍受饥饿。最后就连一小瓶盖的米都没得吃了,战友们饿得只吃树叶,寻找磨粮地点抛弃的谷壳、谷糠拾起煮来吃,或当干粮。没了粮食更谈不上盐和糖,大家的健康问题实在太坏了,骨瘦如柴。去山下洗澡取水,走上山的营房时,寸步难行连脚步都挪不动,没气力,只得慢慢一步步地拖。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战友们没投降、没失去信心,大家还是继续坚持下去。
孟加映、华莪一带边区华族遭受屠杀和被赶出山区,山区广阔华族居住地,每个村庄只见一片荒芜的胡椒园、树胶园等空无一人,有的已经被内地达雅人或马来人居住了。保得性命的一部分华族疏散到山口洋、坤甸一带地区或被送进日本沟集中营,他们几十年甚至百年来的积蓄、财产、家园全被占据,成了一无所有的难民,他们流落在人生地不熟的外地,向华人住家行乞讨饭吃,吃了不少的苦。华族的灾难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相信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这篇血泪史,直到现在日本沟居住的难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在斗争中失去了群众的支持,就像鱼离开了水,无法生存。西加武装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失去群众的支持。没有人力、物资的来源,在大规模围剿中,不能进行反围剿,日益处在越来越被动地位,最重要统一战线达雅群众没有支持游击斗争,反而受到军人的挑拨联合军人围剿游击队,西加武装斗争宣告暂时结束。
领导上安排一批批的队员化整为零转入白区积蓄力量,继续坚持工作,保卫梭菲安的警卫部队,辗转于横平山、松伯港、米仓、瓜兰等内地森林中,以等待时机,从中继续进行地下组织的建设,巩固组织,搞好统战和各族群众工作,一切准备就绪,最后目标再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武装斗争。
第十三章:火焰山部队转移到三站
三站是武装斗争的后方,它是在木杆、乌洛、枋山、昔邦一带属高原丘陵地区。本书第一篇有关“西婆罗洲华人历史”中,已较详细地介绍了十八世纪,中国华人不远千里来到西婆罗洲开金矿的历史记载,十几个华人开金矿公司区域即是鹿邑和顺公司的范围,如林田公司、乌洛公司、大港公司等、鹿邑公司等,就是在三站的地盘内。1965年的武装斗争重演着上辈人和顺公司工人军与荷兰殖民统治者战斗的故事,印尼北加联合武装斗争深藏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九卅事件发生后砂拉越游击队最先在昔邦建立“三站”联络站,以后此站由印尼西加地下工作者王明,统筹游击小分队以及联系指导沿海地区地下组织的工作站。
林平负责三站周边的木杆地区各村(徐人港、三巴雨历、高山背、木杆埠头及乌洛等村镇)的群众工作。永强和张瑞等在枋山窝禾领导那一带的群众工作。而昔邦方面的工作由海涛负责。
各村的男女青年自愿地组织民兵团,在“民兵营”中进行军事训练,政治辅导及医务训练,人数达百人。决心参加武装斗争的青年一部分调往火焰山基地,因群众贝辉叛变,带兵袭击群众营,一千多名群众男女老幼,被敌军押往木杆镇,然后用小汽船分批押下文岛宜。再送往山口洋“巴士兰”集中营,而其余的妇孺老幼则被集中到山口洋难民所,结束了群众的逃兵生活。
对于作恶多端的军方走狗,组织上决定给予应有的惩罚。胡文忠在山口洋市街上公开被刺杀身亡。贝辉从邦戛逃往假狮,一天夜里正当他在民众家聚赌之际,被当地组织上的负责人枪杀。还有其它各地区也同样进行了类似的锄奸行动,也减少了作恶多端危害族群的特务。
边区武装斗争暂时收场了,火焰山部队分散转移到三站保存力量。在敌我强弱悬殊、失去群众参与和支持的情况下,苏哈多军大规模围剿,使武装部队陷入被动地位,无法进行游击战争,于是部队领导梭菲安决定退回白区再搞群众工作,重新打好群众基础是基本目标,全部火焰山部队成员撤回三站。
根据长远的政治斗争观点,发动武装斗争的时间、地点、民族情况,总结和分析三站是不是有利于武装斗争基地的条件?
一.昔邦木干一带清一色是属华人区,被达雅族村庄紧紧包围着,一有风吹草动华人逃不了;
二.革命斗争没有与其它友族携手合作,没建立与其它族群的统战工作,没有其它族群的群众基础。
三.1967年发动革命武装斗争是正当苏哈多篡夺政权后,他们狂妄地屠杀无辜,反华最疯狂时期,华人成了代罪羔羊,被挑衅的族群又受到反动军人反共反华的宣传而发出无可阻挡的攻势,华人处在最下风,华人虽被迫拿起武器跟军人干,但友族却受到军人的挑拨离间向华族群众杀过来,昔邦、木干等三站的群众就站不稳了。
四.在军人子弹的逼迫下,他们不得不都集中起来建立群众营,这样一来这里的华人群众已不能成为武装斗争的支柱,却成了武装斗争的负荷。不是人民群众帮助西加武装斗争解决人力物质的来源,相反的是西加武装斗争方面必须帮助群众解决吃的、住的、医治病痛以及保护他们的生命危险。
五.军人配合达雅族不断围剿,从中又出现叛徒,群众全被集中赶出武装斗争区域,武装斗争需要群众铜墙铁壁的支持,在实践中武装斗争缺乏与实际相结合,作了一些不利于武装斗争的决定,失去了群众的支撑作用,结果武装斗争失利了,游击队员全从三站走出森林再投入白区地下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