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标生:财案重养官轻发展 不改革必走死路

打印

2026年财政预算案| 《2026年财政预算案》出 ...

政府应削减非生产性支出,将更多资源投入能够带动经济增长的领域——包括教育改革、科技创新、绿色能源、产业升级及中小企业扶持。”吴标生郑重呼吁首相安华以身作则,主导政府架构精简与行政改革,公开审视各部门冗员问题,减少不必要的职务设置与机构重叠,确保公共财政真正服务于人民与国家长远利益。“唯有领导层勇于自我革新,国家财政才能恢复健康,财政赤字才能受控,‘人民的预算案’才不至于沦为‘公务员的预算案’。”

吴标生:财案重养官轻发展 不改革必走死路


2025年10月13日


(成邦江13日讯)斯木省华总会长兼成邦江中华总商会会长拿督吴标生博士严厉抨击2026年度财政预算案,指出该预算案延续“重养官、轻发展”的旧思维,行政开支占据绝大部分财政资源,却鲜有改革意愿。

他直言,若政府继续拒绝瘦身庞大的公务员体系,任由行政负担膨胀,国家财政终将走向“死路”,陷入入不敷出的恶性循环。

根据吴标生引用的财政部数据,2026年度财政预算案的总收入为3431亿令吉,总支出高达4192亿令吉,赤字规模达761亿令吉,占收入的22.2%。

“在总支出中,行政支出高达3382亿令吉(约占总支出的80.7%),而发展支出仅810亿令吉(占19.3%)。换言之,行政开销已占总收入的98.57%,几乎将国家全部财政资源耗尽。”

吴标生批评,这种结构性失衡显示政府“养体系多、养国家少”,根本无力推动实质发展。

他进一步分析,在3431亿令吉的总收入中,行政支出几乎耗尽所有财政资源,仅剩49亿令吉可用于发展项目。这意味着810亿令吉的发展支出中,高达761亿令吉必须依赖举债融资。吴标生指出,这种“以债养政”的模式极其危险,形同拿未来纳税人的钱来支付今日的行政成本。

吴标生同时对国家债务水平表示严重关切。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马来西亚公共债务总额已达1.7305兆令吉,较2024年增加700.26亿令吉(增幅4.2%)。其中,联邦政府债务上升至1.3042兆令吉,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4.7%。

他警告,倘若财政赤字与债务同时持续攀升,国家将陷入“借新还旧、恶性循环”的危机。

公仆体系膨胀加剧财政压力

吴标生指出,庞大的公务员体系已成为国家财政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HRMIS)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马来西亚公务员人数高达130万2429人(不包括皇家警察及国防部队),是东南亚公务员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各国平均公务员与人口比例为:日本1:128、中国1:110、印尼1:110、新加坡1:71、韩国1:71、台湾1:66,而马来西亚则高达1:20,显见政府机构臃肿、效率偏低的问题亟待改革。”

“臃肿的行政体系不仅影响政府效能,更形成巨大的财政负担。薪酬、津贴及退休金支出连年增长,而政府未能推动实质性改革,最终导致财政赤字持续与债务累积。”

他引用数据指出,2026年预算中公务员薪酬支出达1094亿令吉,仍是行政开支的最大项目。此外,政府将于2026年1月起实施公共服务薪酬制(SSPA)第二阶段调薪,包括为“G15”及以下职级公务员加薪7%,将进一步推高财政负担。

与此同时,退休公务员相关支出预计增长6.8%,达到428亿令吉,其中337亿令吉(78.8%)用于退休金发放,其余为奖励金及假期补贴等。

长期赤字凸显结构性问题

吴标生指出,自1998年起,国家财政几乎年年赤字,政府靠举债“过日子”已成惯例。令人不禁质疑,为何财政形势日益严峻,而庞大的公务员体系却仍在不断扩张?

他质疑,尽管沙巴与砂拉越长期以来为国家贡献了可观的石油与天然气收入,但联邦财政依然捉襟见肘、债台高筑。

“这些资源收益流向了何处?为何在东马作出如此巨大贡献的同时,国家财政仍难以摆脱赤字困境?”

呼吁行政体系改革

吴标生强调,真正的财政改革必须触及公务员体制的核心问题,通过机构重组、绩效评估、架构精简及行政数码化提升效率,将节省的资源重新导向国家建设。

“政府应削减非生产性支出,将更多资源投入能够带动经济增长的领域——包括教育改革、科技创新、绿色能源、产业升级及中小企业扶持。”

吴标生郑重呼吁首相兼财政部长拿督斯里安华以身作则,主导政府架构精简与行政改革,公开审视各部门冗员问题,减少不必要的职务设置与机构重叠,确保公共财政真正服务于人民与国家长远利益。

“唯有领导层勇于自我革新,国家财政才能恢复健康,财政赤字才能受控,‘人民的预算案’才不至于沦为‘公务员的预算案’。”